|
马上QQ登录,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p class="image"><a href="http://discovery.ynet.com/image.jsp?oid=10073142" alt="机器人参加抚仙湖水下探秘"><img src="http://discovery.ynet.com/img.db?10073142+s(300)" border="1" alt=""/>机器人参加抚仙湖水下探秘</a></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span id="zoom"><p> 昨天,抚仙湖“水下古城”探秘活动已进入第4天。当日,又有两块刻有图案的石板“现身”。专家分析,根据与相似图案的对比,这些图案十分原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水下古城’比之前所推测的‘俞元城’与古滇国国都要古老。”云南大学文物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昆声教授说。<br/><br/> 此前,对于“水下古城”的“身份”,主要有两种推测,一是历史上的“俞元城”,二是古滇国国都。但“水下古城”探秘活动4日来,无论是第一日发现的一块凿有3道印痕(形如“I”“y”)的巨石,还是第二日发现的凿有印痕、圆孔、符号及图像的石板,无不让专家对“俞元城”与古滇国国都的推测产生了更大的怀疑。<br/><br/> 记者另了解到,对“水下古城”探密的测绘结果将在近日内公布。今日将公布“水下古城”一个庞大的建筑体究竟是何面貌,而2.4平方公里的古城整体概貌也有望在21日揭晓。<br/><br/> 发现一<br/><br/> 国内首现人工雕刻“太阳光芒”图<br/><br/> 根据水下拍摄的图片展示,两幅由圆与直线组成的图形被刻在同一块石板上。其中一幅为当中一个圆,周围4道直线;另一幅为当中一个圆,周围八道长短不一、排列紧密不同的直线。李昆声教授认为,这两幅图应是“太阳光芒”图,“其中圆代表太阳,周围的直线代表太阳的光芒。”<br/><br/> 据李昆声教授介绍,在云南沧源县曾发现的岩画上就有类似的太阳图形,“根据测年,沧源的岩画距今已有4000年左右,与这些画在岩石上太阳的光芒相比,‘水下古城’石板上发现的太阳光芒还更为简单。”李昆声教授告诉记者,无论中外,太阳一直为古人所崇拜与敬畏,太阳的图案在岩画、器物上很常见。<br/><br/> 对于昨日水下探秘发现的“太阳光芒图”,李昆声教授认为意义重大,“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第一幅由人工雕刻的‘太阳光芒’图。”<br/><br/> 发现二<br/><br/> “女”字图案暂无法解读<br/><br/> 昨天公布的另一个发现,被耿卫称为“非常有意思”。据他称,许多专业的考古专家都对这一图案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根据所展示的水下拍摄图片,乍一看这一图案类似“女”字,但横线向下弯曲,形成一定的弧度,向下弯曲的弧线上有3道竖线,弧线下则连着两条组成“V”形的直线。有相关研究者提出,这一图案可能是图腾象征,与“人面鱼纹图”类似,甚至推测其为母系社会时的图案。对于这一推测,李昆声教授表示了谨慎,“这个图案很难解读。掌握的对比资料也有限。但是可以肯定这个图案很原始,历史悠久。”<br/><br/> 专家疑惑<br/><br/> 史料与“水下古城”考证相互矛盾<br/><br/> 李昆声教授表示,根据这4日来的发现,关于“水下古城”是“俞元城”或者古滇国国都的说法有越来越多矛盾之处。<br/><br/> “一种说法认为‘水下古城’是‘俞元城’,这是依据了《汉书·地理志》中的一句话‘俞元城,池在南’。根据历史地理专家的考证,这里的‘池’就是抚仙湖,而现在‘水下古城’的所在位置恰在抚仙湖的东北岸,即‘池’在差不多城南面的方向,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比较确切。但是这里有疑问,俞元城的面积有2.4平方公里吗?另外,俞元城的建筑是由石块建成的吗?因为那时多用土木做材料。对于古滇国国都的说法,可依据的材料更少,而在附近出土的滇国文物就没有发现滇国的古城。”李昆声教授说,由于发现有限,掌握材料有限,目前还无法确定“水下古城”的历史,“但是,已发现的表明‘水下古城’比之前所推测的‘俞元城’与古滇国国要更为古老。”<br/><br/> 同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此前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俞元城’或者古滇国时期,文字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了,为什么还要以这样原始的方式来记载与表达呢?这座古城的历史更加悠久,不是1800年前,有可能是四五千年前!”<br/><br/> 但刘庆柱也陷入了更大的疑惑,“如果这个古建筑群果真在四五千年前就存在,按照当时低下的劳动生产率,如此庞大的建筑又是如何建成的?” <br/></p></span></p><p> 昨天,抚仙湖“水下古城”探秘活动已进入第4天。当日,又有两块刻有图案的石板“现身”。专家分析,根据与相似图案的对比,这些图案十分原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水下古城’比之前所推测的‘俞元城’与古滇国国都要古老。”云南大学文物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昆声教授说。<br/><br/> 此前,对于“水下古城”的“身份”,主要有两种推测,一是历史上的“俞元城”,二是古滇国国都。但“水下古城”探秘活动4日来,无论是第一日发现的一块凿有3道印痕(形如“I”“y”)的巨石,还是第二日发现的凿有印痕、圆孔、符号及图像的石板,无不让专家对“俞元城”与古滇国国都的推测产生了更大的怀疑。<br/><br/> 记者另了解到,对“水下古城”探密的测绘结果将在近日内公布。今日将公布“水下古城”一个庞大的建筑体究竟是何面貌,而2.4平方公里的古城整体概貌也有望在21日揭晓。<br/><br/> 发现一<br/><br/> 国内首现人工雕刻“太阳光芒”图<br/><br/> 根据水下拍摄的图片展示,两幅由圆与直线组成的图形被刻在同一块石板上。其中一幅为当中一个圆,周围4道直线;另一幅为当中一个圆,周围八道长短不一、排列紧密不同的直线。李昆声教授认为,这两幅图应是“太阳光芒”图,“其中圆代表太阳,周围的直线代表太阳的光芒。”<br/><br/> 据李昆声教授介绍,在云南沧源县曾发现的岩画上就有类似的太阳图形,“根据测年,沧源的岩画距今已有4000年左右,与这些画在岩石上太阳的光芒相比,‘水下古城’石板上发现的太阳光芒还更为简单。”李昆声教授告诉记者,无论中外,太阳一直为古人所崇拜与敬畏,太阳的图案在岩画、器物上很常见。<br/><br/> 对于昨日水下探秘发现的“太阳光芒图”,李昆声教授认为意义重大,“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第一幅由人工雕刻的‘太阳光芒’图。”<br/><br/> 发现二<br/><br/> “女”字图案暂无法解读<br/><br/> 昨天公布的另一个发现,被耿卫称为“非常有意思”。据他称,许多专业的考古专家都对这一图案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根据所展示的水下拍摄图片,乍一看这一图案类似“女”字,但横线向下弯曲,形成一定的弧度,向下弯曲的弧线上有3道竖线,弧线下则连着两条组成“V”形的直线。有相关研究者提出,这一图案可能是图腾象征,与“人面鱼纹图”类似,甚至推测其为母系社会时的图案。对于这一推测,李昆声教授表示了谨慎,“这个图案很难解读。掌握的对比资料也有限。但是可以肯定这个图案很原始,历史悠久。”<br/><br/> 专家疑惑<br/><br/> 史料与“水下古城”考证相互矛盾<br/><br/> 李昆声教授表示,根据这4日来的发现,关于“水下古城”是“俞元城”或者古滇国国都的说法有越来越多矛盾之处。<br/><br/> “一种说法认为‘水下古城’是‘俞元城’,这是依据了《汉书·地理志》中的一句话‘俞元城,池在南’。根据历史地理专家的考证,这里的‘池’就是抚仙湖,而现在‘水下古城’的所在位置恰在抚仙湖的东北岸,即‘池’在差不多城南面的方向,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比较确切。但是这里有疑问,俞元城的面积有2.4平方公里吗?另外,俞元城的建筑是由石块建成的吗?因为那时多用土木做材料。对于古滇国国都的说法,可依据的材料更少,而在附近出土的滇国文物就没有发现滇国的古城。”李昆声教授说,由于发现有限,掌握材料有限,目前还无法确定“水下古城”的历史,“但是,已发现的表明‘水下古城’比之前所推测的‘俞元城’与古滇国国要更为古老。”<br/><br/> 同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此前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俞元城’或者古滇国时期,文字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了,为什么还要以这样原始的方式来记载与表达呢?这座古城的历史更加悠久,不是1800年前,有可能是四五千年前!”<br/><br/> 但刘庆柱也陷入了更大的疑惑,“如果这个古建筑群果真在四五千年前就存在,按照当时低下的劳动生产率,如此庞大的建筑又是如何建成的?” <br/></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