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shi209
发表于 2005-10-10 12:20
据杨义顺老人回忆:在发现“龙”骨之前,曾听大人们说芦苇荡里总有噼里啪啦的响声,而且还有“呜……”像牛一样的叫唤声,听起来很沉闷,还能听到挣扎的声响,后来就没有动静了。当时,营口地区已经连续下了40多天的大雨,街路上全都是水,一些房屋因进水太多而倒塌。雨停后,随着北风吹过,空腥臊味很大,看管苇塘的一名卢姓工人顺着怪味寻找,发现大片大片芦苇倒伏,拨开后进去一看,吓了一大跳:里面赫然躺着一个已经死去的庞大动物!该工人吓得转身就跑,回到家里大病了一场。百姓们听说之后,结伴前去观看,并且报告给了当时的政府。当时西海关附近的一家防疫医院人员穿着白大褂,给已经生蛆的动物尸体喷射了消毒水。“龙”骨被抬出来后,有人用4个船锚系上绳子将骸骨围成一圈,供大家参观。 <br/><br/><br/> 孙正仁:光骨头不是原来的龙型,画的那个、描得那个不是那个型,就是挺长的,挺大的头,两个大角一米多长,不止一米三、四尺,长两根。趴在地上,身上弯弯曲曲的,能有十几米这么长。 <br/><br/>原营口市著名正骨医生马子臣(曾亲眼见过“龙”骨)的儿子马国祥记得父亲曾对他说过,骸骨被发现时,肉还没有完全腐烂,看上去特别像“龙”。 <br/>
songshi209
发表于 2005-10-10 12:26
记者翻阅1934年8月12日《盛京时报》时惊奇地发现,此“龙”竟然有“爪”,而且还用“爪”挖了一个近17米长,6米多宽的土坑,说明“龙”后曾经挣扎过。 <br/>相关记载:“……该龙体气参天,头部左右各生三支甲,脊骨宽三寸余,附于脊骨两侧为肋骨,每根约五六寸长,尾部为立板形白骨尾,全体共二十八段,每段约尺余,全体共三丈余,原龙处,有被爪挖之宽二丈长五丈之土坑一,坑沿爪印清晰存在,至该龙骨尚存有筋条,至皮肉已不可见矣。” <br/>这些特征也进一步验证了是龙的看法。 <br/>
songshi209
发表于 2005-10-10 12:27
据几位老人讲,当年有关方面曾邀遍老渔民辨认,但没一个人认识怪物尸体。人们议论纷纷,普遍认为是“龙”。 <br/><br/><br/>营口伪第六警察分署组织人力,将其尸骨分解后运到南岸,在西海关前空场上按原状摆放,任人参观。 <br/><br/>当时的《盛京时报》派人采访,也称之为“龙”、“天降龙”、“营川坠龙”、“巨龙”等,同时还配以照片,图文并茂。营口市民争相观看,附近城市专程来参观者也络绎不绝,购买往返营口的火车票因此紧张起来。后又有报道说,营口水产高级中学校渔捞科张老师判定“确系蛟类”。 <br/>
songshi209
发表于 2005-10-10 12:29
<TABLE width="80%" border=0>
<TR>
<TD class=f9 width="3%" bgColor=#ffffff height=17>
<DIV align=center><FONT color=#0033cc>24 </FONT></DIV></TD>
<TD 14px" align=left colSpan=2><FONT color=#0000cc>营 口 龙 骨 之 谜 </FONT></TD></TR>
<TR>
<TD class=f9 width="3%" bgColor=#ffffff height=17> </TD>
<TD class=f14 align=left width="70%">
<TABLE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 14px"><BR>当时的营口美大照相馆和英明照相馆洗印了大量“龙”骨展览的照片,在二本町胡同附近沿街贩卖,一些从外地来营口参观“龙”骨的人,争先恐后购买“龙”骨照片带回去给家人欣赏。 <BR><BR><BR>李滨生:记得那一年我十岁,在70年前,在西海关露天展览围的一圈是锚,舢板下固定船的锚用那个间断着围起一个圈,用绳子拦着,地下洒着白灰,因为人很多也挤不进去。随着人流的移动才能到前边看,人都有一个好奇心理去看,只是传说中有龙,实际生活中没有见过的机会,都很好奇,去看。重点都看头,它很长,有两三丈长,十米左右,立着。脊梁骨朝上不像鱼。奇怪的是头上有角,任何水族没有角。 <BR><BR><BR>翻阅相关资料,记者看到了1934年8月14日《盛京时报》刊登的“龙”骨照片复印件,虽然年代久远,加上受当时摄影技术以及种种因素制约,只能依稀看出头戴草帽观看“龙”骨展览人群的模糊身影,然而画面中一具长长的动物骸骨及其头上生出的两只长角依然清晰可见。 <BR><BR> 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社会秩序混乱,水产高级中学也几经搬迁,偌大的骸骨就这样遗失了。</TD></TR></TABLE></TD></TR></TABLE>
songshi209
发表于 2005-10-10 12:31
1939年,16岁的孙正仁来到大连给人做管家,女主人的丈夫是营口商会会长的弟弟。孙正仁深得主人的赏识,1941年离开大连时,女主人把一段“龙”骨当作奖赏给他。据介绍,女主人手中的龙骨大约有三斤多重,呈白色条状,骨头底端约有碗口大小,慢慢向上延伸越来越细,直至最尖端。骨头表面的白色釉面很亮,大家说是‘龙’牙。女主人告诉他,这是曾经在营口展览的龙骨。 <br/><br/>6月16日上午,孙正仁老人把自己保存了整整六十三年的五块“龙”骨捐献给了市史志办公室,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鉴定一下他手中的骸骨。 <br/><br/><br/>营口坠龙事件和龙骨现世的经过大概如此。对此,多方媒体进行过报道,也有各种质疑的声音: <br/><br/>中央电视台还拍摄了专题片,片中得出的结论认为,这是鲸鱼搁浅,然后骨骼拼错。 <br/><br/>辽宁省研究员傅仁义根据《盛京时报》的照片断定“龙”骨是出土的“原始牛”的化石。 <br/><br/>董为副研究员认为,这有可能是一种象的化石,而那两个“角”,是长齿。 <br/><br/>有专家研究孙正仁老人捐赠的龙骨后初步认为是第四纪野马的化石。 <br/>
songshi209
发表于 2005-10-10 12:32
这些解释显然都不圆满: <br/>鲸鱼不会有角和四爪,根据刚腐烂活体拼装的骨头不太存在长度体形和特征严重摆放错误的可能。 <br/>牛马象都不可能有十多米长的蛇形骨骼。 <br/>而且考古学者都忽视了最重要的问题:当时是活体腐烂得到的骨骼,而并非古生物化石,新鲜骨骼也不可能成为化石。 <br/><br/>由于孙老的龙骨来源问题,加上化石和新鲜骨骼的差异,不免使人怀疑这是不是当时的营口龙骨。 <br/><br/>虽然有大量目击者,非常详实的记载照片,由于缺乏实物,营口坠龙仍然成了难以解开的历史之谜。
songshi209
发表于 2005-10-10 12:34
中国有极多坠龙的历史记载和民间经历(我手中也有数十例),营口坠龙案有大量目击和实体龙骨,日本也有所谓龙的实体标本,但都不能让世人相信龙的存在。 <br/>可见,人类要认识一种未知的神秘生物是何等困难。决不是几个目击者或一点照片文字就可以取信的。 <br/><br/>即使有多人亲眼目睹或拍到像片,也绝不可能让所有人相信龙的存在。目前我们能做的只有收集研究各种线索,通过理性的思考来判断龙存在的可能性。 <br/><br/>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自己关于龙的“真相”。 <br/>期待着人类有一天能获得龙的真身。 <br/>
songshi209
发表于 2005-10-10 12:35
: 61.49.116.* 2004-12-5 20:57 <br/>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以特殊的涵义占据了各个领域,并成为中华文化 的精神象徵。龙是否存 ? 是精神还是物质现象 ? 至今还是一个谜。我们翻开历史,惊讶于多次的目击纪录,不得不让我们对于龙的存在给予重新评估。 <br/>
songshi209
发表于 2005-10-10 12:36
<p align="center">“龙骨”碎片现身营口 </p><p align="center">70年前发现巨型动物骸骨 后下落不明 昨一老人献出5片“龙骨”碎片 </p><p align="center">2004-06-17 00:00:00 </p><br/><blockquote><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huash.com/img/2004-06/17/cb07b0F.JPG" alt=""/></p><p align="center">孙老捐出的5块“龙骨”碎片 本报记者 车驰 摄</p><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huash.com/img/2004-06/17/cb07b0E.JPG" alt=""/></p><p align="center">当年《盛京时报》拍摄的“龙骨”图片</p><p align="center"></p> 新闻背景 <p> 70年前,营口辽河北岸苇塘中发现一巨型动物骸骨,因其头上长角,“龙”降营口之说成了轰动东北的话题,当时也吸引了很多人前去观看“龙骨”。遗憾的是,这具骸骨并没有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关于它的下落也众说纷纭。 </p><p> 6月16日上午,一位名叫孙正仁的81岁高龄老人,将5块“龙骨”献给了营口市史志办公室。这一举动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p><p> 讲述“龙骨”收藏经历 </p><p> “这5块都是‘龙’的齿骨!”昨日,孙正仁老人如是说。记者发现,这5块“龙骨”比大拇指稍大,有的“龙骨”中间有小细孔,拿在手中感到很重,手感细腻。 </p><p> 据了解,孙正仁老人亲眼目睹营口“龙骨”的展出就有两次,地点是在当时营口造船厂附近的营口水产高级中学旁。该骸骨有3丈多长,头上长有两只角,每只角有1.5米左右。 </p><p> 当年只有10多岁的孙正仁老人,给营口商会会长王恩沆当管家,“龙骨”是王的大老婆送给孙正仁的。当时一共给了6块,后来孙正仁老人将一块送给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当年孙家还存有当时拍摄的骸骨照片,可惜近几年丢失了。 </p><p> 关于“龙骨”的传说 </p><p> 据一些上年纪的老人回忆,早在1934年,那年阴雨连绵不断,接连下了40多天的大雨,辽河水暴涨,辽河北岸一片汪洋,鱼虾漂浮在水面上,空气中飘散着一股强烈的腥臊气味。 </p><p> 当时在辽河北岸看管苇塘的一名工作人员闻到水塘内有臭味,于是扒开芦苇,在芦苇塘中发现一巨大的动物尸骸,白骨森森,腐烂的骸骨上面爬满蛆虫、苍蝇,骸骨的头上竟生有两只长一米有余的长角。 </p><p> 老人们说,该男子大受惊吓,转身跑回家中,一头扎在炕上病了。众人听说此事后,来到辽河北岸,将怪物的尸体抬到河南一空地上供人观看。 </p><p> 据了解,当年有关方面曾邀遍老渔民辨认,却无人认识。为此百姓议论纷纷,普遍认为是“龙骨”,并推断是“遭了天谴而被雷击”后落入苇塘的。有人叫它“驼龙”,是“龙”生九子之一。当时的《盛京时报》记者也前来采访,并称其为“龙”、“天降龙”、“营川降龙”等,同时还配发照片。 </p><p> 相关资料记载当时一刻 </p><p> 据《盛京时报》记载:“本埠河北苇塘内日前发现龙骨,旋经第六警察分署,载往河北西海关前陈列供众观览,一时引为奇谈,以其肌肉腐烂,仅遗骨骸,究是龙骨否,议论纷纭,莫衷一是,兹问本埠水产高级中学校教授,日做前往参观,判明确是蛟类,以今夏,降雨过量,溯流入河,浅搁苇塘泥中,因而涸毙者云。” </p><p> 在《营口市志》第一卷98页中也记载着这样一段内容:“(1934年)8月8日,午后,辽河北岸小街一农民在附近苇塘发现一巨型动物白骨,长约10米,头部左右各有一角,长约1米余,脊骨共29节。伪营口第六警察署将其运至西海关码头附近地陈列数日,前去观看的人络绎不绝。经营口水产高级中学校渔捞科张老师判断:由于夏季雨量过多,此物溯流入河,搁浅于苇塘中,以致涸死,后骸骨由伪县教育局交县立师范学校作为动物标本。” </p><p> “龙骨”遗失专家鉴定 </p><p> 据悉,在展览结束后,当时的营口水产高级中学将其制成标本保存下来。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战争不断,营口水产高级中学也几经搬迁,偌大的骸骨就这样消失了。据说该骸骨后来运到了长春,也有的说是被运到了大连。 </p><p> 营口市史志办公室主任周丛一说,几日前,他将营口发现“龙骨”一事告之大连海洋学院标本室的张主任时,张主任完全不相信。于是周主任将当年的《盛京时报》拍摄的“龙骨”照片复印件邮寄过去时,张主任大吃一惊,这才相信。 </p><p> 据悉,当年的营口水产高级中学就是现在的大连海洋学院的前身,当年在营口水产高级中学教学的四五名教授现在居住在大连。周主任想将收到的5块“龙骨”带到大连海洋学院让这几位教授鉴定。 </p><p> 据周主任介绍,在现有的资料中还没有发现海洋生物中有“龙”的动物,蛟龙只是一种传说,暂时在世界上还没有发现。 </p></blockquote>
songshi209
发表于 2005-10-10 12:40
<img src="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5/01/11/whzlt011148.jpg" alt=""/>五块龙骨引起巨大轰动 破解70年前的谜团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