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QQ登录,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新华网拉萨6月6日电(记者赵众志、颜园园)虽然近几年政府在采取严厉保护措施后,西藏羌塘地区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野牦牛的数量呈现稳中有增的态势,但野牦牛与家牦牛的“血混”问题仍然引起一些野生动物专家的担忧。 西藏自治区林业勘察设计院院长、野生动物专家刘务林说,由于人类的畜牧业活动不断向野牦牛世代聚集的无人区逼近,野牦牛保护区边缘不断出现家牦牛的行踪,时常造成家母牦牛被发情期的野公牦牛“虏”走而发生“血混”的现象,这对野牦牛的保护十分不利。 野牦牛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并被列为《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物种附录。野牦牛是典型的高寒动物,主要分布在西藏羌塘高原的中、北部地区,没有固定的窝,随水草分布终年以游荡的方式在高山峻岭和高寒荒漠、湖盆地带活动,主要以较粗硬的草本植物为食。经近年研究估计,西藏羌塘地区野牦牛总数量在9000-12000头之间,其中7000-8000头左右分布在羌塘保护区内。 刘务林说,野牦牛与家牦牛的“杂交血混”造成野牦牛的野性信息丢失、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大大降低,目前这种状况仍十分严重。刘务林说,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也注意到了这一状况,并建议采取杀掉混血牛的做法来保护野牦牛,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 刘务林说,要彻底解决野牦牛与家牦牛日益严重的“血混”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将家畜带和保护区隔开一段距离,在保护区边缘不要设家畜带,避免出现家牦牛的活动。另外,目前正大力推广的“牧草建设与游牧民定居工程”对野牦牛的保护将十分有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