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QQ登录,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江南时报讯(记者 黄勇) 6亿年前的动物,人们根本无法想象出它是什么样的。南京地质与古生物所袁训来研究员等日前对1995年在贵州瓮安发现的距今约6亿年前的胚胎化石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该动物是地球上迄今为止被发现的“年纪”最老的动物。国际著名刊物《Geology》杂志最新出版的2007年第二期也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刊登了袁训来等人共同完成的科研论文“陡山沱化石库中珍稀的具螺旋构造的球状化石:埃迪卡拉纪动物胚胎已成年?”。这是中国古胚胎学研究领域的又一最新重大进展。 通常情况下,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基本能自由生活的幼虫所需的时间很短,在几天之内就能完成,有的更短,甚至在几个小时内就能成长。我们熟知的“蛋”和“籽”绝大部分都是胚胎。对于古生物研究来说,6亿年前的动物化石此前并没有发现过,更不要说是胚胎化石了。连续观察到现生动物胚胎的发育全过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已经死亡并变成化石的动物胚胎,研究人员是如何确认化石“身份”的呢?
袁训来教授介绍说,这些球状化石是他们在1995年就发现的,而且数量很多,以瓮安磷矿方圆70至80平方公里、平均厚度7-8米的含胚胎化石的岩石计算,动物胚胎化石应该是数以亿吨计。根据对化石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细胞每分裂一次,单个细胞的体积就比母细胞减小一半,而整个细胞聚合体的体积几乎保持不变,这一特点与动物胚胎的发育过程非常类似,由此专家认为一定是某种埃迪卡拉纪不知名动物的胚胎化石。
这些化石究竟是哪种动物下的“蛋”,专家为此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前不久,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过去发现的球状化石只是两个、四个、八个、十六个乃至上千个细胞的集合体,其中细胞没有分化,每个细胞都完全相同。众多细胞发育成一个螺旋状构造的生物体,并从动物胚胎向成体“孕育”。它“躲藏”在瘤状壳包裹内,并在外壳上“钻出”一连串的顺时针规则旋转的螺旋圈。
一些标本显示了螺旋状胚胎展开的迹象,表明这些胚胎化石最终发育成管状的生物体,如瓮安磷块岩中发现的管状似珊瑚化石。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类未知而神奇的动物,就目前来看,地球上没有与它类似的动物类型,它是一种独立的物种。为了更好地研究,科学家根据它的“长相”给它起名叫做“装饰大球”。
在袁训来的描述下,这种动物的外形和生活方式渐渐明朗:它是一种螺旋状的软体动物,平时就“生活”在“蛋壳”里,起初“蛋壳”的表面是光滑的,但随着它不断生长,“蛋壳”表面被它钻出了很多螺旋状的小孔,只要它在壳里一动,就会从螺旋排列的小孔中产生水流。水体的螺旋流动能够使它向某一个方向运动;除了运动,它排泄、取食也要靠这些小孔,一些细菌或细菌大小的有机颗粒就会顺着水体的流动被动进入壳体内部,从而被里面的它捕获,它的排泄物也可以顺着水流从小孔中排出壳外。所以,“蛋壳”上每个小孔的周围都有一层较厚的边缘,与外壳的瘤状装饰明显不同,很可能是动物的排泄物在排出壳体后慢慢积累而成。袁训来开玩笑说,别看“装饰大球”样子难看,但它却很聪明,因为它在“蛋壳”上打的孔是螺旋状,这样既使“蛋壳”不会脱落,又可以让它自己能与外界进行“沟通”。
“有鸡才有鸡蛋”,从“装饰大球”细胞分裂的过程看,它的成体和胚胎都是一样大的,它是怎么“下”出跟自己身体大小相差不大的“蛋”呢?它是否消逝于一次失败的演化?目前为止,对这些问题还没有肯定的答案。不过袁训来认为,这种动物和动物胚胎在6亿年前的瓮安磷矿地区客观地存在着,“蛋”和“鸡”肯定都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