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QQ登录,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濒危动物标本展牵出传承困惑 标本世家无人为继 | | | “即将消失前再看它一眼。”现正举行的世界濒危珍稀动物标本展被如此形容。这句话又何尝不能用在标本制作者——沪上“标本唐家”技艺上?“标本唐家”第五代传人唐仕敏表示,自他之后,唐家再无嫡系学这门技术了,标本制作面临绝后困境。
标本展热牵出“问号”
走进昆虫馆宠物乐园大厅,迎面是一只濒临灭绝的“白鳍豚”,靠右则是来自高山深谷地带的“大熊猫”,之所以打上引号,因为它们都是标本。
昆虫馆副总陈敏九说,这一次昆虫馆联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共展出上百件珍稀动物的标本,有媒体这样评述标本的“含金量”:即将消失前再看它一眼。
关注的目光背后,牵出一个标本制作家族和一个60多年标本馆的处境。
唐家已无嫡系传人
光线黯淡
中,记者第一次看到了标本馆。随一股药味扑鼻而来的是“标本唐家”几代人的心血——这里有六七百种鸟类标本,一二百种兽类标本,大多是上世纪以来复旦生命科学院等多方共同努力,加上唐家人的制作,积累所得。
可是现在,唐仕敏说,家族里的后辈已经没人学这门技术了。“唐氏技艺的精髓,是最大程度再现动物本身,这需要大量的野外观察,可有学历的人,往往不愿吃这个苦。”
有人来学,愿倾囊相授
至于对今后手艺的传承,唐仕敏态度开明,“我不去强求后辈学习,他们有自己的选择,但若有外人要学,我会倾囊相授。”
他说,对比用照片记录野外动物,标本更感性、直观,此外,对科研来说,标本往往是某种动物分布、特点的最真实记录。它是人类发现动物的一本“账簿”。
未来,唐仕敏最希望这些标本能被更好地保存下去。他的另一个心愿则是,让更多人看看标本。一个好消息是,学校已有计划,让标本馆搬迁到更大地方,尽量提高、发掘出它们的科普价值。看来,沪上百年“标本唐家”要以另一种方式传承下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