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QQ登录,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p class="image"><a href="http://discovery.ynet.com/image.jsp?oid=9055589" alt="■爱因斯坦酷爱音乐 "><img src="http://discovery.ynet.com/img.db?9055589+s(300)" border="1" alt=""/>■爱因斯坦酷爱音乐 </a></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span id="zoom"><p> 一生热爱音乐,拒绝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邀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p><p><br/> 在整个二十世纪,相对论光环之下的爱因斯坦由人而神,成为人们眼中长相奇特、性格古怪的科学天才。然而,隐藏在符号化脸孔之后的爱因斯坦其实是个集合多重社会角色、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物理之外,他的许多侧面不为人知。<strong>执著的小提琴、钢琴演奏者</strong>
</p><p></p><p><br/> 2005年5月21日下午,首都博物馆多功能厅的弧形舞台上,温暖朦胧的灯光投射在两位身着黑色西装的外国人身上,他们斜偏的下巴夹着闪烁木器光泽的小提琴,一张一弛的右手拉出饱满圆润的莫扎特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p><p><br/> 这里即将开始的并非是一场音乐会,而是由英国大使馆文化处等三家单位组织的一次科学前沿报告会,主讲人是牛津大学实验物理教授布赖恩·福斯特先生,演讲主题是《超弦之音———琴迷爱因斯坦》。而小提琴演奏家杰克·理贝克演奏的乐曲正是爱因斯坦最喜爱的巴赫和莫扎特的小提琴曲。</p><p><br/> 随后的报告中,布赖恩教授告诉大家:“曾有人说过:‘在我看来,爱因斯坦如果不会拉小提琴,可能不会想出相对论。小提琴有一个在小空间里的宇宙’……”</p><p><br/> <strong>音乐对爱因斯坦的研究和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呢?</strong></p><p><br/> 据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主编方在庆先生介绍,爱因斯坦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3岁在他阅读康德的哲学著作同时也发现了莫扎特的奏鸣曲,从此坚持自学小提琴,小提琴也成为他最喜欢的乐器。</p><p><br/> 爱因斯坦对音乐抱有一种谨慎的尊重,迟暮之年,当抖动的手已经无法如从前一样灵活地拉小提琴时,他就更多地选择弹钢琴。一位朋友想把一把名贵的小提琴送给他,他却表示“我知道我现在的演奏水平”,于是婉言谢绝。</p><p><br/> 爱因斯坦的演奏水平外界评论尚有争议,有的人认为他的演奏相当了不起。也有些人认为爱因斯坦的演奏水平一般,这大多来自专业音乐家,可惜爱因斯坦演奏录音几无存世。爱因斯坦对音乐的重视与情感,甚至延续到子女的教育当中。他曾对儿子说,“你应该去音乐中寻找心灵的归宿”。</p><p><br/> 爱因斯坦对很多音乐家及其作品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最喜欢的音乐家是巴赫和莫扎特,他认为巴赫音乐的典型特征是典雅,而莫扎特则非常优美,相对而言,贝多芬的音乐“过于强烈”。</p><p><br/> “不少科学家喜爱巴赫的音乐,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对音乐造诣颇深的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前所长胡亚东先生说,“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把一组音(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音程的律制,钢琴键盘上共有黑、白键88个,就是根据十二平均律的原理制作的。这其中包含很多数学规则。巴赫音乐的特点就在于,他音乐思维具有高度逻辑性和结构的严密性,而且严格符合了数学的规则。有人说他已经直接用音乐来诠释数学了。很多科学家喜爱他的作品可能也与此有关,爱因斯坦也是这样。”</p><p><br/> 英国科学史家阿瑟·米勒在他那本畅销书《爱因斯坦毕加索》中,将两人加以对比研究,发现两个人都是在二十五、六岁前后做出了划时代的伟大贡献。当时的他们又都远离学术中心,没有名家指导,更没有多少研究资料可以参照。书作者认为,对于爱因斯坦而言,音乐的结构与节奏和物理学中的结构和节奏可以相互比较,并从中获得启发。不过,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来看,音乐对爱因斯坦理论的形成有什么样的直接影响,仍然没有定论。音乐成为爱因斯坦生活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他常常将音乐作为集中精力思考某个科学问题的手段。</p></span></p><p> 一生热爱音乐,拒绝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邀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p><p><br/> 在整个二十世纪,相对论光环之下的爱因斯坦由人而神,成为人们眼中长相奇特、性格古怪的科学天才。然而,隐藏在符号化脸孔之后的爱因斯坦其实是个集合多重社会角色、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物理之外,他的许多侧面不为人知。<strong>执著的小提琴、钢琴演奏者</strong>
</p><p></p><p><br/> 2005年5月21日下午,首都博物馆多功能厅的弧形舞台上,温暖朦胧的灯光投射在两位身着黑色西装的外国人身上,他们斜偏的下巴夹着闪烁木器光泽的小提琴,一张一弛的右手拉出饱满圆润的莫扎特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p><p><br/> 这里即将开始的并非是一场音乐会,而是由英国大使馆文化处等三家单位组织的一次科学前沿报告会,主讲人是牛津大学实验物理教授布赖恩·福斯特先生,演讲主题是《超弦之音———琴迷爱因斯坦》。而小提琴演奏家杰克·理贝克演奏的乐曲正是爱因斯坦最喜爱的巴赫和莫扎特的小提琴曲。</p><p><br/> 随后的报告中,布赖恩教授告诉大家:“曾有人说过:‘在我看来,爱因斯坦如果不会拉小提琴,可能不会想出相对论。小提琴有一个在小空间里的宇宙’……”</p><p><br/> <strong>音乐对爱因斯坦的研究和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呢?</strong></p><p><br/> 据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一个真实的爱因斯坦》主编方在庆先生介绍,爱因斯坦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3岁在他阅读康德的哲学著作同时也发现了莫扎特的奏鸣曲,从此坚持自学小提琴,小提琴也成为他最喜欢的乐器。</p><p><br/> 爱因斯坦对音乐抱有一种谨慎的尊重,迟暮之年,当抖动的手已经无法如从前一样灵活地拉小提琴时,他就更多地选择弹钢琴。一位朋友想把一把名贵的小提琴送给他,他却表示“我知道我现在的演奏水平”,于是婉言谢绝。</p><p><br/> 爱因斯坦的演奏水平外界评论尚有争议,有的人认为他的演奏相当了不起。也有些人认为爱因斯坦的演奏水平一般,这大多来自专业音乐家,可惜爱因斯坦演奏录音几无存世。爱因斯坦对音乐的重视与情感,甚至延续到子女的教育当中。他曾对儿子说,“你应该去音乐中寻找心灵的归宿”。</p><p><br/> 爱因斯坦对很多音乐家及其作品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最喜欢的音乐家是巴赫和莫扎特,他认为巴赫音乐的典型特征是典雅,而莫扎特则非常优美,相对而言,贝多芬的音乐“过于强烈”。</p><p><br/> “不少科学家喜爱巴赫的音乐,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对音乐造诣颇深的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前所长胡亚东先生说,“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把一组音(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音程的律制,钢琴键盘上共有黑、白键88个,就是根据十二平均律的原理制作的。这其中包含很多数学规则。巴赫音乐的特点就在于,他音乐思维具有高度逻辑性和结构的严密性,而且严格符合了数学的规则。有人说他已经直接用音乐来诠释数学了。很多科学家喜爱他的作品可能也与此有关,爱因斯坦也是这样。”</p><p><br/> 英国科学史家阿瑟·米勒在他那本畅销书《爱因斯坦毕加索》中,将两人加以对比研究,发现两个人都是在二十五、六岁前后做出了划时代的伟大贡献。当时的他们又都远离学术中心,没有名家指导,更没有多少研究资料可以参照。书作者认为,对于爱因斯坦而言,音乐的结构与节奏和物理学中的结构和节奏可以相互比较,并从中获得启发。不过,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来看,音乐对爱因斯坦理论的形成有什么样的直接影响,仍然没有定论。音乐成为爱因斯坦生活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他常常将音乐作为集中精力思考某个科学问题的手段。</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