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QQ登录,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div align="center"><img alt="" src="http://www.sougou.com/data/upload/news-122_ylOYE5.jpg" width="150" border="0" resized="false" style="CURSOR: hand;"/></div><div align="center"> </div><div align="center"> </div><div align="left">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一种动物。早在渔猎时代,狗就成了人类的亲密伙伴。神犬“盘瓠”,甚至是部分苗族同胞虔诚崇拜的“图腾”。“狗通人性”。人们豢养狗,溺爱狗,已成一种习俗,一种文化。<br/><br/> 贵州山多崖壁多,为人类在岩上作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目前已发现六枝桃花洞、兴义猫猫洞、安龙七星洞、开阳“画马崖”、贞丰“七马图”等数十处岩画。岩画上的狗,最先见于“花江岩画”上。现仍明显可见8个人、4匹马、1条狗、1只鸟及其它一些图像。<br/><br/> 民俗文物中的狗,蜡染上有,刺绣上有,挑花上有,织锦上有,剪纸上有,银饰上有,泥塑上有,比比皆是。在上述种种民族民俗文物中,狗的形象颇多变化:既有“全身像”、“半身像”等写实图像,也有“狗爪花”、“犬齿花”等极度简化的图案。有关狗的传说也很生动。苗族民间相传,先人被迫迁徙,撵得鸡飞狗跳,过河时什么都丢了,全靠狗尾巴夹带谷种,才得以在新的地方生存下来。又说,一位苗族老汉带狗上山打猎,猎狗突然失踪了,待猎狗回来,尾巴上沾有浮萍,苗族老汉据此找到了大片良田沃土,从此放下猎枪,扶起犁耙,躬耕自食。这个民间传说,生动反映苗族社会从狩猎时代到农耕时代的历史性转变。<br/><br/> “狗通人性”,这是共识。某些地方,某些场合,狗与人享有同等待遇。如在围猎中,为捕获猎物立下头功的狗,与人一样分得一份猎物。在某些民族、某些支系中,狗被视为崇拜对象。当然,具有图腾意义的狗不是一般的狗,而是神犬“盘瓠”。武陵山区田姓苗族村民,至今仍保留着不吃狗肉的古老习俗。<br/><br/> 既然人离不开狗,那么,人们在修建住房时,不能不考虑狗的需要。贵州民居大多因地制宜,依山就势修成吊脚楼。人住楼上,畜关楼下。看家护院的狗与人一起同住楼上。于是,侗族村寨的吊脚楼上特意留下“狗洞”,便于狗头伸出眺望。居住在安顺、平坝一带的“屯堡人”,多建石头房。不仅“朝门”留有狗洞,供狗进出,垂花门上也留有供狗伸头眺望的圆洞,这一点,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山屯古建筑群表现得尤为突出。云山屯的民居建筑物,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浓郁的军事特色,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盛产之石头奠基、石块砌墙、石板盖顶,且隐蔽留有枪眼,有的还建造碉楼。屯堡人将“徽派建筑”文化带上贵州高原,营造四合院,巧建垂花门,精雕石柱础,细刻木窗花。因受经济及地理条件限制,规模较小,有的也欠规整,但其建筑形制及工艺,同“徽派建筑”别无二致,不同的是,垂花门上留有“狗洞”。</di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