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QQ登录,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近年来,饲养宠物渐渐成风。据统计,北京市大约有40%以上的家庭饲养宠物,猫狗的数目数以万计;全国登记在册的各种类型的狗在6000万只以上。这是计划经济时代不能想像的。 那时,由于食物的匮乏和商品的短缺,城市中是禁止养狗的。因此,没有二十多年经济的稳定增长,不会出现“家家养宠物,户户遛狗忙”的奇特景象。 同任何相依存的事物一样,养宠物也促进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上海每年人们在宠物上的消费就在6亿元以上,这就能增加不少就业岗位;另外,养宠物培养了人们的爱心,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动物的家园;与宠物的相处,也改善了人们的精神状态,许多研究表明,养宠物对于治疗孤独、自闭等精神疾病有明显的效果。 然而,无论是对饲养者,还是对不饲养的旁观者,乃至社会管理者,这股养宠物风之来都是件新鲜事。这样就不免有问题发生。 日前《北京晚报》报道,当前北京饲养宠物流于“乱养”,必要的管理缺位。有些养犬者缺少社会公德,致使宠物粪便遍地,宠物噪音扰民和宠物狗咬人。这些现象自然为饲养宠物和邻里相处制造了不和谐音。有些饲养者过度不注意公德,还激起人们的愤怒,有的人为了泄愤,竟投毒杀犬,造成许多宠物死亡。这就伤害了文明养犬者和爱犬人的感情。报道中还说,这些现象的出现与政府管理不力、对文明养犬宣传教育不够有关。 应该看到,这股养宠物风与发达国家文化的影响有一定关系。虽然过去我们也有养狗养猫的习俗,但那时的目的在于发挥猫狗的功用。养狗主要是看家护院,养猫就是为了逮耗子。 可现在人们是养“宠物”,目的在于从养宠物中获得精神慰藉。 欧洲人对狗宠爱到国人很难理解的地步。法国18世纪古典主义的诗人称狗为“忠诚可敬的帮手”;巴黎塞纳河畔有一座美丽的园林,那是建于1899年的“狗坟”,每座坟前竖着的墓碑上写满了哀伤的墓志铭。他们把狗看成自己家中的一位成员,有的甚至视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现在许多人养狗、特别是青年人养狗接受的恐怕就是这种影响。 我国虽然也有“狗不嫌家贫的”谚语和“义犬救主”之类的传说,但狗在一般人心目中,不过就是一个稍有点“通人性”的畜类,而且关于“狗”的贬斥性词汇很多。 因此,尽管青年人从人与动物平等出发,把狗称作自己的“儿子”“女儿”,这对老年人却是很难接受的。特别是对邻里中的长辈,你如果让狗称他“爷爷”,十有八九会发生冲突,即使老人脾气好,心中也会不痛快。实际上,这反映的是文化上的冲突。凡事都应该有个“度”。 虽然饲养宠物基本上是正面的社会现象,但如果发生超过应有的“度”的现象,却不能认为是正常的。例如,有些人(多是高收入者)对待宠物宠爱过度、消费过度、放纵过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社会共识、甚至公德,引起社会普遍反感。一旦如此,不但不利于宠物的饲养,更有害于社区人际关系的改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