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QQ登录,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江苏省某犬养殖场有存拦犬386只,2001年7月,128只犬暴发以咳嗽、呕吐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病初10余只幼犬眼、鼻流浆液性分泌物、干咳,流脓性鼻液,人工诱咳阳性,食欲下降,不爱活动,常表现呕吐状,咳嗽症状在运动后加剧,3月龄以下犬呈剧烈咳嗽,疫情以渐进方式蔓延至全群。发病率达33.2%,其中2-5月龄幼犬占74.0%,5-7月龄幼犬占26.0%。经病原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治疗试验,确诊为犬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 <p>1 病原分离鉴定 </p><p>无菌采取5只病犬胆结膜和血液进行病原学检查。病犬的全血及白细胞层匀浆接种Vero细胞、犬肾细胞及鸡胚绒毛尿囊膜盲传5代,未发现有任何细胞病变和鸡胚病变。眼结膜触片和血液分离白细胞层涂片,苏木素-伊红染色,镜检,未检查到脑浆和胞核包涵体。以病犬鼻拭子、咽拭子及血液和白细胞层接种于血液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分离出3株成对、呈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其形态特征为有动力,无芽胞,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35℃培养24h,生成灰色、扁平、边缘菲薄的较大菌落,在麦康凯琼脂上形成无色透明菌落。 </p><p>2 生化试验 </p><p>该菌氧化酶试验阳性〔为非发酵类),除木糖外不分解任何糖类,不分解尿素,不产生硫化氢,不形成吲哚,不液化明胶,甲基红和VP反应阴性。进一步做非发酵细菌生化鉴定,并与产碱杆菌属鉴别,确定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 </p><p>3 药敏试验 </p><p>该分离菌株对氟哌酸、头孢哌酮、丁胺卡那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拉啶耐药。 </p><p>4 治疗 </p><p>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分组进行治疗。第1组病犬用丁胺卡那霉素加清水1:10稀释后将犬集中于密闭厩舍中用喷密器进行喷雾治疗,每日2次,每次10min,口服氟哌酸100-200mg/只.每日3次,第2组病犬用丁胺卡那霉素加清水1:5稀释后将超声雾化器气雾口罩罩在犬鼻部使犬吸入,每日2次,每次5min.口服氟哌酸100-200mg/只,每日3次;第3组肌肉注射丁胺卡那霉素50-100万IU/只,每日2次,口服氟哌酸100-200mg/只。每日3次。连续用药7d,第1、2和3组的治愈率分别为11.6%(5/43)、76.7%(33/43)和31.0%(13/42)。继之,对所有病犬注射转移因子等免疫增强剂,并采取隔离及对犬舍、用具及环境消毒等措施,所有犬均改用超声雾化治疗。 </p><p>5 小结和讨论 </p><p>5.1 江苏省另一小型犬养殖场有存栏犬107只,2001年8月,饲养的2-5月龄德国牧羊犬30只发病,其临床症状、发病年龄等与上述病例相同,发病率为28.0%。经病原学检查,分离出2株成对、成团排列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及生化试验确定为不动杆菌属细菌。经药敏试验选用庆大霉素治疗。治疗方式及分组同上述病例,3个组的治愈率分别为10%(1/10)、70%(7/10)和30%(3/10),改用超声雾化法连续治疗15d后全部治愈。 </p><p>5.2 犬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也称犬窝咳)。是由多种病毒、细菌、霉形体单一或混合感染所引起的犬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通常怀疑本病以犬副流感病毒、腺病毒Ⅱ型、疱疹病毒、呼肠孤病毒等感染居多。有报道称本病主要由支气管败血波氏菌引起。本次对这2个犬养殖场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病犬的病原分离及鉴定,进一步证实了该病的多病原性,且提示该病细菌致病的可能性增加。分离出的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和不动杆菌属细菌对其他动物的致病性很少有报道。 </p><p>5.3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为无色茵科无色菌属细菌,与不动杆菌属细菌都属机会致病菌,这2种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存在于土壤、饮水、污水及食品中,对环境的抵抗力均很强,对抗生素有广泛的抗药性。据报道,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在人医临床上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等,机体抵抗力差时容易感染发病,而不动杆菌属细菌可致新生驹败血症、牛乳腺炎、水牛流产、鳜鱼败血症等。由于动物的集约化饲养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得各种致病菌的感染机会增多。据分析,江苏2个犬场发生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时正值梅雨季节,犬群处于阴冷、潮湿的应激状态,免疫功能降低,导致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和不动杆菌属条件致病菌感染而发病。 </p><p>5.4 该病的传染性极强,各地犬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此病的致死率不很高,但是传播快、危害严重,同窝只要有1只发病,其他犬几乎难以幸免。因此,一旦发生应立即隔离病犬,封闭治疗,严格进行卫生消毒,加强综合防制,同时要查清病原,进行对症治疗。 </p><p>5.5 不同给药途径的疗效对比结果表明,超声雾化法对于犬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很好,既可减轻犬的应激反应,又利于呼吸道黏膜对药物的吸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肌肉注射和口服给药,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一条新途径。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