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jxh 发表于 2005-6-12 22:05

北京警官的留英日记

为应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的严峻挑战,北京警方每年送一批警官去现代世界警察的发源地英国“取经”。本文作者由此近距离观察体验了异域警务。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5-6/200561222515876.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5-6/200561222515876.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孟大革与英国警犬分队警官在一起   2005年新年前夕,我留学归来。   在2003年9月,作为北京警方派遣的首批留学的警官,我远赴英伦攻读国际联络与交流硕士学位。下面的文字记录就是我一年多留学生活的片断。   课堂上的“抗日”   到伦敦后,当我和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的一名同事住进位于市中心的福来明学生公寓时,已是午夜。巡视了一下这套单元房,发现内有6小间住房,两个卫生间和一个厨房。房间的面积和那每周80英镑的租金让你对伦敦的地价有了清醒的认识。   不久,其他4个室友也陆续进驻了,还有一个叫王鹏的中国老乡。   我们住的老街,相当于北京的三里屯酒吧街。“泡吧”是英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许多酒吧都有百年以上历史。酗酒导致了众多社会问题的发生,这种传统文化已越来越让英国政府感到头疼:醉酒驾车肇事,酒后破坏公物,流氓斗殴,甚至强奸抢劫等案件高发。逢周末时,警察便格外忙碌。   为了出行方便,我在伦敦买了辆自行车。一天骑车去上学,在一个路口等绿灯时,我眼前忽然一亮,倒不是因为变灯了,而是我发现一对男女警官身穿警用反光背心,蹬着一样的自行车从我眼前不紧不慢地骑了过去。嘿,在伦敦还有骑自行车干活儿的警官?在北京,骑车的警察满大街都是,但我来到这里这么久,还是头一回看见骑自行车“下片儿”的。   过后我在伦敦大都会警察局的官方网站上一查,发现他们还真有骑自行车的巡警,但是数量太少,3万多人的警察队伍,骑自行车工作的才不到300人,难怪少见呢。   刚来英国时,我们团的10个人被分在不同的小班里和许多国家的学生上午一起强化英语。一个班里的老师在提问一名台湾学生时,居然把台湾当成一个独立的国家,而那个台湾女孩也没表示异议。当时一名同事就要求老师更正,老师也表示了歉意,但班里几名日本学生却在一旁窃笑,让同事们气儿不打一处来:日本军国主义欠下中国人民多少血债,还好意思乐?课堂上,同事们就给几名日本学生“补课”,并在黑板上画了一张日本当年侵华的地图,给他们讲解那段历史。当说到日本军队在南京屠杀了30万中国百姓时,几个日本学生瞪大了眼睛,显然他们对前辈的劣迹知之甚少。当然在对他们“训诫”快结束时,同事们还是很有政策水平地告诉他们:中日两国人民是友好的,但希望他们能够了解过去,更好地珍惜中国人民对他们的宽容大度之情。   在英国当“民工”   早就听说伦敦有条“太误事”的臭河,曾经污染得很厉害,去之前我想,她会不会就像解放前北京城的龙须沟?   但当我真到了伦敦,却发现这里已远不是《雾都孤儿》时的模样。九月的伦敦天空蓝得像假的一样,几个同来的女同事都抱怨这里的紫外线太强了,她们都变黑了。   伦敦的空气质量之所以能变成今天的模样,是和政府大力整治环境分不开的,现在伦敦城内已经没有什么工业了。等我来到泰晤士河边,发现这里至少比北京的护城河干净得多。据说现在已有100余种鱼类生活其中,连中国的甲鱼也被好事者投放在了里边。河中往来如织的大小船只以及河两岸川流不息的过客,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有一天晚上刚回到宿舍,我的室友王鹏突然过来问我愿意不愿意替他去打几天短工,说是有一个大型狗展要在伦敦开幕了。   当年王鹏连大学英语四级过得都很是费劲,但在英国呆了一年后,不管是口语还是听力都比我这个托福曾经考过600多分的家伙要强很多,这与他不断去打工有直接关系。况且考虑到自己跟那些全花公款的“大款”留学生们没法比,光节流不开源,钱袋渐瘪,不想办法贴补点儿还真不是事。于是我当时就答应下来,反正不过就是3天时间,其中还有两天是周六和周日。   在英国只要能找到一份工作,不管是长工还是短工,你马上就会觉得生活压力变得轻了许多。在英国打工,只要稍微沾点儿技术,挣得就会比每小时最低工资标准4.5英镑要高。以中国人的聪明和会算计,哪怕打工开始时卖的是苦力,但时间一长,都会转成技术工种。   第一天到展馆后,先到展会的负责人乔治老头那里报了到。老人跟我挺客气,告诉我今天是布展,我们只需在馆内巡视即可,没什么可干的,等展会真正开始后,我们就是展厅内的保安,负责门口警卫和厅内安全。他特意叮嘱:到时候对人员证件一定要盯得紧,因为真有人往外“顺”狗。参展的狗血统都很纯正,不分大小,哪条都得上千英镑,贵的十多万镑的都有。   在国内当警察,现在干保安,还挺对口。再一看这次来一块儿打工的弟兄们,我乐了:不是非洲的就是东欧的,都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一天时间,馆内各个展位已布置利索,过道也铺上了猩红的地毯。我被分配了第二天要镇守的具体位置———大厅的南角门。乔治还叮嘱我好几遍:你那个门儿,观众不能走,进出的人一定要有参展证,凡是牵狗的还要出示狗证,以免狗被人掉包或进来与其他狗发生不良性行为,必须有人来换,你才能离开,不许空岗,直说的我觉得像是在把守着英国的海关。   在我守的门对面是北非摩洛哥猎犬的展位,带狗来参展的夫妇俩听说我是从中国来的,还不时向我打听:“你们中国人养狗是不是为了吃啊?”   我说:“那是谣言。我们中国人有句话叫狗肉上不了席。”   幸亏《民警故事》和《卡拉是条狗》在英国没有人看过,不然,对面这一家子要是知道我是中国的警察,想当年曾在北京开着警车满大街去抄没办证的狗,恐怕也早吓得闭嘴了。   两天过后,我对面展位里的狗都开始打蔫儿了,可想而知每天都得在门边儿站上一整天的我疲乏到了什么程度。你还得说是国内的警察的基本功扎实,我们都被锻炼得站功极强,这点儿累算什么呀,还能扛得住。听到过这个谜语吗?谜面是“北京夏天街上执勤的警察”,谜底打一种洋快餐食品。你问是什么?那整个就是一个“热狗”呀。比起北京桑那天在街上巡逻,我也该知足了,何况又不是让你义务劳动。   乔治对我恪尽职守、颇具专业水准的表现很满意,展会结束时一再表示:很好,欢迎下次继续合作。   挑战英国特工   2004年7月14日一早,位于伦敦摄政王街的威斯敏斯特大学主校区一派紧张气氛,原来是英国女王要来。威斯敏斯特大学获得了2003年英国教育海外输出女王奖,伊丽莎白二世要来参加颁奖仪式,顺便看看在该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   主楼门口处立上了安检门,英国特工们正在紧张忙碌地进行安检和四处巡视。因为事前接到通知,女王要来我们班观摩教学情况,所以我们早早就被请进教室落座,静候女王莅临。我把随身带的数码相机放在了面前的桌子上,准备等女王进屋后伺机拍几张照片留念,但不一会儿就被来此巡视的特工发现,要求我收起来。检查如此严格,我不禁为同宿   舍室友王鹏能否在没有请柬的情况下闯关成功捏了把汗,因为他可是不愿轻易放弃近距离和女王谋面的机会的。   我们在教室中足足等了近两个小时,才见有人急匆匆跑进教室通知:女王的脚步已近了。于是教室气氛也跟着紧张起来,同学们把事先已经准备了多时的翻译练习正式开始了演示。大致内容是:一个英国游客在中国旅游时不慎将一枚戒指丢失,请中国警方帮助查找,警官们问清案情,安慰游客云云。等身着蓝色礼服的女王步入课堂时,正赶上假扮游客的同学高一声低一声地哭诉戒指对她是多么重要。可能是那哭腔过于戏剧性,女王一时愣在了那里。等女王终于整明白了是怎么档子事情后,她显现出了一个见过大世面的政治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幽默感:“我希望你们警方加把劲儿,能帮助我们的游客找回她的失物。”一句话,把课堂的紧张气氛一扫而空。看着女王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样子,我真得替查尔斯王子感到绝望,想等女王把王位传给他,不知还要等到哪年。   等女王离开校区,我们得以出来喘口气时,在楼道里我竟然意外地发现了别着校方工作人员胸卡正在到处乱晃的王鹏。   王鹏一脸的得意:“容易,我一大早用学生证进了学校的大门,在门边儿发现一张桌子上放着为受邀客人准备的胸卡,我随手就拿了一个,别在身上就可以到处转了。女王在演讲厅讲话时,我就站在她身前,和她一块儿待的时间可比你们长多了!   英国特工的火眼金睛都看什么去了,保卫工作也太差劲儿了。幸亏王鹏不是恐怖分子,否则你们的脸可又往哪搁啊!其实让英国特工现眼的事情已经够多的了。英国《太阳报》记者装扮成清洁工,在戒备森严的英国希斯罗国际机场出出进进连证件都不用,你说那保卫措施能让英国人放心吗?还有一个英国记者混过英国特工的“政审”,应聘到白金汉宫当侍者,在宫里呆了好几个月也没露马脚,直等到长篇皇家秘闻见了报,特工们才醒过神来。据这位记者说:如果我想给女王下毒,她早死八回了。你说悬不悬?有句老话说得好:灯下黑啊! 后记   记得当初我在去英国的飞机上,坐在我旁边的是在中国驻英使馆工作多年的一位老外交官,同他聊及英国时,他认为那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度,理由是那里既缺乏资源,而人民又少进取精神。不过老人说他依然喜欢这个国家。听说我要在英国学习一整年,他对我说:“在英国生活一年,也许你真的能对它有些认识。”   现在当我回首那段岁月,概括英国给我的印象时,脑海中清晰浮现的是当我乘飞机离开它时,机窗外那绚丽未落的不列颠的残阳。   有这么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你苦大仇深地替别人操心时,人家却并不一定领你的情。而学会和懂得如何去欣赏,往往是更重要的。在留英那段岁月中,我更多的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体味生活的眷顾,当别人给你雨露阳光时,你应该心存感激,何不给点儿阳光就灿烂呢?   春天来了,总是会给人带来希望。想到冬季已过的伦敦,现在又已是春意盎然了吧?

suncity 发表于 2005-6-14 23:44

好好好

许仙 发表于 2005-11-23 22:21

1zi2q0z 发表于 2008-12-28 18:47

:D :D :D :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警官的留英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