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与儿童心理的关系
1.学会关心他人 独生子女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是很容易的事情,他们拥有的东西太多了,让他们学会去关心自身以外的东西很有必要。 2.“非歧视性”关系 亚洲动物基金会的陆茵玲女士告诉记者,许多养小动物的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者不开心的时候,他们未必会去找爸爸妈妈倾诉,而是选择家里的小动物。曾有心理学家将动物的这种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归功于动物的“非歧视性”——无论孩子们受到什么样的挫折,小动物都会给他们无条件的爱,无形中帮他们抚平伤口并恢复自信。 3.锻炼社交能力 最近,剑桥大学对两组儿童进行了对比研究,一组儿童饲养伴侣动物,另一组不饲养。研究结果显示,饲养伴侣动物越多,孩子的社交承受能力越强。而且,饲养伴侣动物可以使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和谐,并营造出欢乐的家庭气氛。 4.直面生死奥秘 小动物的诞生、成长、繁衍等等方面的知识,都可以让孩子在饲养当中得到答案,更有意义的是,当饲养的小动物死去时,家长可以从中告诉他(她)死的概念,而不是回避,让孩子懂得生命离开时,人的情绪和感受。 动物普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动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国人的家庭生活。据零点调查公司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的调查报告显示:72.5%的城市市民表示有自己比较钟爱的动物,他们中间有近一半的人已经或准备饲养伴侣动物。仅以犬类动物来说,北京市已注册的家犬有近10万只,据专家估计,实际数字可能达到16万只。 动物图书推荐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云南教育出版社) ●《你今天心情不好吗?》(辽宁教育出版社) ●《我要我的“真情郎”》(辽宁教育出版社) ●《一只狗的遗嘱》(哈尔滨出版社) ●《雌雄争霸战》(辽宁教育出版社) ●《动物世说》(花城出版社) ●《呆伯特办公室求生指南》(贵州人民出版社) 重点推荐:《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小姑娘名叫蒂皮,法国人,今年12岁。她在非洲纳米比亚出生,从小与身为摄影师的父母在非洲生活,拥有许许多多的野生动物朋友,大到大象,小到蚱蜢。她不仅敢与豹子亲密玩耍,而且还敢和变色龙亲吻,她甚至敢在猞猁身上休息,和蟒蛇盘坐在一起,与爬在自己胸口的大蛇对视。这些镜头都被她的父母拍下来,发表在《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里。 蒂皮在这本书中说:“我会跟动物说话。我的天赋就是与动物相亲,当然,也不是跟任何动物都合得来,我只跟非洲的野生动物亲。我用头、用眼睛和它们说话,用心灵与它们沟通。可以看得出,它们懂得我的意思。它们在回答我。它们做出一些动作,或者是用眼睛看看我,好像它们要说的话都从眼神里说出来。我就是用这种方式了解它们,有时甚至跟它们交上朋友。”蒂皮非常自豪地认为:“我的本事有点儿特别,我知道这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支持!支持中国松狮犬 中国松狮犬俱乐部 恩....恩 ..... 顶!顶!顶! 不错,收下了 强烈关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