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化家猫日吃老鼠六七只
野化家猫日吃老鼠六七只 中山一试验区曾遭鼠患的果园内如今已难觅鼠迹20亿只田鼠大闹洞庭湖,有专家建议投放鼠的天敌修复生态链。
曾经饱受鼠患的中山农民,早在四年前就采用“以猫治鼠”的方法,将家猫野化后投放到田间地头防治鼠害,取得成效。
记者前天在中山市坦洲镇合胜村果农梁
金胜的番石榴园里就看到这样一幕:五六体形瘦削的家猫在果园里闲庭信步,一两只调皮点的还不时跳上番石榴树四下张望,似乎在替30亩果园“站岗放哨”。与城里家养的懒惰高贵的宠物猫相比,这些猫的动作更为敏捷,目光也更加凶狠。
曾经鼠害为患三成果实被害
“这些猫可是我防治黄毛鼠(田鼠)的宝贝。”梁金胜笑着告诉记者。2003年之前,他家果园里鼠害严重,每年30亩的优质番石榴被害率达到30%,“一个晚上下来,一棵数上就有五六只果子被黄毛鼠咬过。”为了对付黄毛鼠,他曾采用“药谷”、“电子猫”、人工捕鼠等方法,但效果都不好。有一晚,他在果园农资仓库值夜,被老鼠吵得睡不着觉,干脆起身把仓库里的东西全部搬到外面,“仓库里就剩下黄毛鼠和我了。”梁金胜站在仓库中央,拿起木板一阵乱拍,当场打死了20多只黄毛鼠。
家猫野化控鼠果园难觅鼠迹 2004年2月,坦洲镇农办从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引进“以猫治鼠”技术,买来100多只家猫分发给镇里农户,开展“家猫野化与田间野放控鼠试验区”建设,追踪农业害鼠的鼠种构成和生态特征。
梁金胜也在果园里投放了两对成年家猫。按照植保专家的指导,他在果园简易的农资仓库边搭了个简易猫舍,用绳子把猫拴在猫舍里。第一个星期,天天都把它们喂得饱饱的,让它们认识家、认识主人。一个星期后,只喂些剩饭剩菜,一天只喂一餐,“半饥不饱的猫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发挥其天性去捉老鼠,一只猫一天最多能吃六七只老鼠”。一个月后,两对家猫逐步适应了野外环境,并通过捕捉老鼠自谋生存。“每到夜晚,它们便乘着夜色出去捕食,早上回来,肚子都是圆滚滚的”。
如今,梁金胜的两对家猫已是子孙满堂,担当捕鼠主力的已经是它们的第三代。随着猫家族的不断壮大,黄毛鼠的数量已日渐减少。“小猫一生出来,就有人来要,到现在都不记得生了多少只猫崽子了。”梁金胜说,猫是果园重要的“生产工具”,须臾不可缺少。合胜村30来户果农的1000多亩果园,全靠200来只猫看守着。“现在整个果园几乎已不见黄毛鼠的踪迹,就连鼠洞也难找到了。每亩番石榴年收入至少6000元以上。这里面,猫的功劳可不小”。
猫抓老鼠虽好偷猎行为难防
据省农科院植保所媒介动物防控研究室主任冯志勇介绍,“以猫治鼠”技术在中山、东莞、广州白云区、花都区等地示范试验都取得理想成效。这些地区重要害鼠的平均鼠密度已控制在5%以下,主要农作物的鼠害率在1%以下。“试验结果表明,家猫野化是害鼠可持续
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电子猫、人工捕鼠、电网灭鼠等现代灭鼠方式,均不如传统的‘猫抓老鼠’有效”。
冯志勇说,尽管“以猫治鼠”技术已相当成功,但要大面积推广仍有难度,最大的难点在于猫的保护。一方面,猫的活动范围较大,越跑越远,很难控制;另一方面,广东人什么都敢吃,试验区的猫就常被偷猎,成为“食猫族”的盘中餐。坦洲镇农办主任李敬介绍,该镇“以猫治鼠”示范点之所以成功,其重要原因就是该示范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周围环水,相对比较封闭,外人难以进入,而且猫只也得到当地群众的有力保护。
“但猫多了也不是好事。”冯志勇说,“以猫治鼠”最好是能够形成猫、鼠数量共消长的均衡关系,这样既可长期、有效控制农田鼠类数量和减轻农作物的鼠害损失,又不至于出现猫多为患的局面。他们现在就在引导农户注意控制猫只的密度:“最初让一对猫管20亩地。现在老鼠少了,就让一对猫为50亩地站岗放哨。”(羊城晚报) :) :) 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