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shi209 发表于 2006-5-6 17:55

老北京的裁缝铺的昨天和今天

<span id="zoom">&nbsp;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tynews.com.cn/images/2006-03/28/Sb0328-60C.JPG" border="0" alt=""/></p><p>&nbsp;&nbsp;&nbsp;&nbsp;&nbsp; 要说北京的裁缝铺,得从清道光五年(1825年)说起。当时有一位名叫钱咏的学者,在他的《履园丛话·成衣》篇中有如下一段文章:“成衣匠各省具有,而宁波尤多,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询问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举,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腰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br/>从这里,可以看出北京裁缝铺宁波人居多,技艺精湛。他们的技艺代代相传,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北京的大街小巷,东到朝阳门南、北小街,西到阜成门、广安门,南到南横街、蒜市口,北到鼓楼、德胜门一带都开设有裁缝铺。在一些大的绸布店内也设有裁缝专柜和作坊。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没有门面的作坊和夹包裁缝,他们专到大户人家的家中缝制服装。 </p><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时宁波裁缝中分本邦裁缝和红邦裁缝:红邦裁缝是缝西装的,北京人称他们为洋裁缝;本邦裁缝缝制中式服装,习惯上冠之以姓,称之为张裁缝或李裁缝。裁缝铺只缝制中式服装,不做西式服装,只做来料加工,不销售材料。 </p><p>&nbsp;&nbsp;&nbsp;&nbsp;&nbsp; 裁缝铺一般在街道上有一两间门面房,有比单人床大一些的案板两到三张,案子上垫着毡子,上面铺着垫布,以便于缝制丝绸服装。有的裁缝也使用缝纫机。熨斗是火烧的长把熨斗。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时有一些年老的师傅还坚持整件衣服都用手针缝制,他们说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好活计来。 </p><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年众多的裁缝铺当中有几家佼佼者。一是南小街竹杆巷双顺的老韩师傅,一是和平门外徐庆记的徐师傅,还有北池子南口路东的叶师傅。他们都是宁波人,缝工精细,凭着一根手针,单、夹、皮、棉、纱都能缝制,滚边、镶嵌、对花、裘皮拼花、盘花扣襻更是家常便饭。其中盘花扣襻可以说是中装工艺中的一绝。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徐庆记传人徐明德师傅曾盘制了几十种花扣襻,作为档案保存。 </p><p>&nbsp;&nbsp;&nbsp;&nbsp;&nbsp; 裁缝铺各有各的主顾。如地处和平门外的徐庆记,客户以戏剧界和青楼女子居多,北池子叶师傅的客户以工商界居多,双顺韩师傅的客户以政界人士居多。 </p><p>&nbsp;&nbsp;&nbsp;&nbsp;&nbsp; 除去宁波人以外,北方人开的裁缝铺也不少,裁缝大多为京郊顺义、昌平等地的农村人。当时裁缝的收入微薄,仅仅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养家糊口都是很困难的。 </p><p>&nbsp;&nbsp;&nbsp;&nbsp;&nbsp; 1949年北平解放后,一部分裁缝铺停了业,一部分改做制服。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公私合营和合作化中,这些裁缝都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或公私合营企业,后来各条街道上加工服装的门市部,基本都是原来裁缝铺的旧址。据说,双顺的老韩师傅先合并到百货大楼服装部,以后又转到华表时装公司为出国人员制作中式服装去了。 </p><p>&nbsp;&nbsp;&nbsp;&nbsp;&nbsp; 近年来,旗袍日渐走红,但老裁缝铺已是彻底绝迹了。</p></span>

许仙 发表于 2006-5-6 20:16

&nbsp;&nbsp; 我小时候比较流行做衣服穿~现在人大都觉得这个比较麻烦了!并且好点的价格也是"相当"高啊!

songshi209 发表于 2006-5-7 10:21

我觉得还是找人做的衣服合身。

许仙 发表于 2006-5-7 14:26

那是当然的啊!不然为什么那么贵啊!

CHOW-CHOW 发表于 2007-6-2 16:45

地板

洋葱 发表于 2009-4-19 21:09

松狮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北京的裁缝铺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