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仙 发表于 2006-2-17 23:37

探营马家军北京隐居地--藏獒俱乐部

 藏獒狂吠人寂寞   凭着几年来采访马家军的经验,记者深知,此次北京之行肯定还要遭遇“烟幕弹”。果不其然。   赶到北京当天,记者很快拨通了马俊仁的手机。电话虽然拨通了,但始终没有人接。就在记者准备晚上再试一试时,电话响了,是马俊仁打来的。   九运会后,马俊仁变得十分低调,只要一谈到他的马家军,立刻改变话题。为了让我的采访请求不一下遭到拒绝,记者准备采取迂回策略,提出了希望参观他去年11月在北京大兴区建立的中国藏獒俱乐部,只聊藏獒。可就在自报家门之后,一听记者的名字,原本还挺客气的马俊仁立刻“变脸”:“我不在北京了,刚回辽宁,要到春节以后才回去。至于那个俱乐部,现在真没什么好谈的。我正在开会,就这样吧。”回辽宁了,怎么这么巧?尽管这一消息很快得到了辽宁同行的证实,记者还是半信半疑,决定第二天直接杀到中国藏獒俱乐部,看个究竟。   中国藏獒俱乐部位于北京南部大兴区黄村镇韩园子村,自去年11月以来,这家俱乐部就成了马家军精锐的最新据点,马俊仁带着他在大连的本部里挑选的21名队员,来这里“隐居”。   第二天一早,记者踏上了韩园子村之旅。   从京开高速公路天宫院出口下去,记者一路上问了不下五个当地人,好不容易才找到了韩园子村。这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小村子,但就连年轻的片儿警都不知道马俊仁在这里还有一个藏獒基地。在一个老爷子的指点下,费劲周折的记者这才终于看到了村边高速公路旁的那个指示牌“中国藏獒俱乐部,往西68米”。   还没走近,就听见一阵底气十足的动物低吼声,让人心惊肉跳。走近一看,这个占地10余亩的崭新大院,在空旷的乡间显得尤为扎眼。和旁边加油站相隔的那堵墙上,布满了铁丝网。大院前,一片冷清。   拉开虚掩的铁门,除了始终不断的犬吠声,还算安静。马俊仁的专车、挂着“辽B H0168 ”牌照的灰色奥迪A6静静地停在那里。   这时,记者听到走廊里的脚步声,有人推开房门,一个身着运动服的姑娘探出头来,但一见是陌生人,立即缩了回去。敲开另一间房门,错落在上下铺,一副刚睡醒的样子,正聊着天的一群小姑娘们齐刷刷地看着记者。她们的床头,都挂着运动服,床底下是清一色的运动鞋。很显然,这些就是马家军21名来此训练的队员。听说记者是来看藏獒的,正在休息的马家军小队员很热情地说:“这样吧,我帮你去叫马导。”马俊仁没有离开这个基地?就在小队员走开时,记者在安静的走廊里竖起耳朵,却没能听到那熟悉的大嗓门。   过了一会儿,一个身着迷彩服的驯养员走了过来,“你们是来看藏獒的吗?马导不在,他今天早上刚回的沈阳,开会去了。”她身后的门又开了,另一名走进来的工作人员也接着说道:“马导啊,他不在这里啊。今天早上刚走的,辽宁电视台要拍一个有关他的节目,很急,所以赶回去了。”   到底哪个人说的才是真话?   看见记者一时半会还不想走,驯养员一脸为难地解释说:“现在有条藏獒正在生产,我们领导很忙。而且他说,任何和基地有关的采访都必须经过马导的同意。要不,你改天再来吧。”   软磨硬泡之下,她答应再帮记者去试试。她沿着展览室外的一条通道走到底,通道的左边便是120多间犬舍,里面分别喂养着一至两条藏獒。通道铁门紧闭,越来越狂乱的犬吠让人不敢有所造次。展览室的角落里放着些练力量的哑铃等健身器械,墙上挂满了藏獒的照片,正中间“中国藏獒俱乐部”的横匾下是老马笑呵呵的照片。就在记者乘机拍照时,只听身后一声大吼:“你谁啊?谁允许你在这里拍照的,啊?”那口音和老马几乎一模一样。   记者转头一看,那不是老马。一个如铁塔般壮实、脸庞黝黑的东北大汉铁青着脸,一副高度警惕的模样,手指向出口:请记者出去!   好说歹说之下,这东北大汉脸色才慢慢缓和下来。   一打听,他姓赵,跟随老马饲养藏獒十多年了。谈起心爱的藏獒,赵师傅戒备的心慢慢放了下来。据他介绍,当初马俊仁从辽宁带来了128条藏獒,现在已经达到200余条了。而从俱乐部成立至今,短短的两个月内,已经有50余条藏獒被慕名前来的人买走。   “我跟着马导养藏獒十多年了。最初的那条母藏獒现在还在,这里很多藏獒都是它的孩子。”他指着墙上的照片,一一介绍道。看着记者一副很害怕的样子,他不屑地说道:“老虎那么凶,不也可以驯服吗?养藏獒是一个道理,只要主人对它好,藏獒就特别忠实。”   “马导特别喜欢养狗。养藏獒之前,还经常买些土狗回来。”他说。80年代中期,有一次去法国,经过一家宠物店时,马俊仁第一次认识了獒,不过那条獒是杂种。当得知纯种的藏獒生长在中国,而且濒临绝种时,他决定养藏獒,不让这种稀有动物绝种。为了收藏藏獒,老马还在甘肃上当受骗过。当时,甘肃武威有人介绍一条黄獒给他,买回家一看,毛的颜色掉了,腿变成白色了。就算这样,他也从没放弃过饲养藏獒这一爱好。工作之余,马俊仁都会把时间花在犬舍里,每见一条藏獒,都能说出藏獒的名字、雌雄、年龄、身高、体重、血统、脾气和食量,就像熟悉他手下的每一位运动健将一样。“开始的时候,我们手头只有十几条藏獒,马导也只是拿它当作一种消遣。后来,只要心情不好,他就会来看看这些狗,心情就好多了。”赵师傅说道。   “伤害?做什么工作不得付出点代价?再说了,藏獒特别认主,一旦认定你,永不背叛,不管别人给它吃多好的东西,我也几乎没被它伤过。所以,我特别喜欢这份工作,十多年了几乎没有离开过它们。”   似乎是和马俊仁在一起待久了,赵师傅说话的腔调和老马如出一辙。不过,就在记者试图将话题更多地转到马俊仁身上并做采访录音时,他立刻警惕起来,“录啥录,这玩意儿有啥好录的?”转身就往门外走去。   记者赶紧追上赵师傅,并提出了参观犬舍的要求,结果赵师傅一句话就把记者完全拒绝了,“我们的犬舍从不让外人进,哪怕是藏獒界的权威人士来了,我们也只是把藏獒牵到展览室的橱窗里,让他们看一看”。   好在遛狗的时间又到了。大院外,藏獒们在身着迷彩服、脚上一律穿着长筒胶鞋的驯养员牵引下,一条接一条地遛了出来,在乡间小道对面的布满乱石和些许垃圾的空地上一路小跑。乡间小道上不时有拖拉机经过,上面的农民们只是远远地看着这些藏獒。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如“保家”、“保国”、“萨博”、“瓦米”……个个身高都有70厘米以上,头大、毛长,形如狮、体似虎。虽然脖子上都拴着比大拇指还粗的铁链,也不再吼叫,看上去和普通大狗没啥区别,挺温顺的样子,只是在经过记者身边时定定地看着你,但那条条都超过150斤体重的壮实身体,和偶尔显露出的眼底小红肉,还是不免让人心惊肉跳。记者赶紧往一旁闪开好几步,说话声音都不禁压低。“这算啥?这些大多都是还不到一岁的狗仔呢。真正成年的藏獒,体重要达到180至200斤左右”,赵师傅说。   奇怪的是,遛狗的驯养员里没有一个是男的。“我们这里一共有10来名驯养员,清一色全是女的。大家不都说藏獒可怕吗?用女的驯养员就是要证明给他们看,连女孩都能做到,还有什么可怕的?”赵师傅得意地说道。这些女驯养员的工作并不轻松,俱乐部里的200余条藏獒,大约有百十条每天都要出来遛,每条一天四次,加起来每条藏獒要遛两到三公里。   就在此时,曾经在去年中国首届藏獒展中夺得第一的“无敌”出来了。这是一条红肤四眼藏獒,黑背黄腿,双眼上方有两点铜钱般黄斑点,看上去如二郎神般,煞是凶猛。牵着它的女驯养员时不时地要把身子向后倾斜,才能拽得动这大家伙,“我们都是从鞍山来的,我跟着马导养藏獒有一年多了。”问她怕不怕,她想了想,才谨慎地回答道:“那些看着长大的小狗仔不怕,它们认人,大的就不敢接近了。”   过不了一会儿,同一扇大门内,马家军的21名队员走出了大院,向高速公路旁跑去,开始今天第二堂训练课。这21名队员中有九运会女子800米和1500米的冠军林娜,九运会男子10000米和马拉松两项冠军宫科,还有不久前获得香港马拉松女子冠军的孙伟伟,据说最小的队员只有13岁。一路上,除了一些村民的好奇观望外,并没有引来太多的目光。在这里,马家军过着安静但寂寞的“隐居”生活。   队员们耳边充斥着犬舍内藏獒们的狂吠,身边不时有藏獒跑过,他们看上去早习以为常。只是,他们的前面,并没有传说中的藏獒领跑。   “藏獒特别认主,一旦认定你,永不背叛,不管别人给它吃多好的东西,我也几乎没被它伤过。”   “确是一只猎狗,一只黑得像煤炭似的大猎狗,但并不是一只人们平常看到过的那种狗。它那张着的嘴里向外喷着火,眼睛也亮得像冒火一样,嘴、颈毛和脖子的下部都在闪烁发光。像那个突然由雾障里向我们窜过来的黑色躯体和狰狞的狗脸,就是疯子在最怪诞的梦里也不会看到比这家伙更凶恶、更可怕和更像魔鬼的东西了。”   这是《福尔摩斯探案集》之《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中对藏獒的描写,其实,“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并不是纯种的藏獒,只是獒犬中的一种。纯种的藏獒属哺乳动物纲,食肉目,狗科。原产于西藏,古时因犬的体形大小分为狗、犬獒。《尔雅》书云:“狗四尺为獒”:在《说文》中译“浪”,既放浪不拘的犬为獒。藏犬因具有此特性,故称之为“西藏獒犬”,俗称藏獒。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征战当时的亚欧区的大军中,就有一支由专门从西藏组建的三万头藏獒队伍,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建立元朝做出了贡献。后来,这支獒犬队伍散落到了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成改良当地犬种的祖先。藏獒以其凶猛无比的个性,忠实于主人的品质被视为“安全富贵”的象征。据说,目前纯种藏獒不足百条,品相好的更是寥寥。

sjzfooler 发表于 2006-2-18 18:44

欧美松狮 发表于 2007-6-9 13:36

板凳

曜德畅道 发表于 2008-9-5 08:05

奶油色松狮犬图片
松狮狗价格
松狮犬的价钱

王天龙 发表于 2009-6-21 09:47

我顶,我顶,我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营马家军北京隐居地--藏獒俱乐部